当前位置:首页 > 装修设计 > 正文

南书房品牌设计

  1. 清宫影视剧里一直有某人被皇帝任命“南书房行走”,那是啥意思,是个怎样的官?
  2. 少年康熙为什么选择在南书房擒拿鳌拜?

清宫***剧里一直有某人被皇帝任命“南书房行走”,那是啥意思,是个怎样的官?

常看清宫戏的朋友,常常会接触到一个词,叫“南书房行走”,能担任这一“职务”的多是当朝的饱学之士。那么,南书房行走到底是个什么差事呢?近读纪连海先生的《点评乾隆外臣》时,发现纪先生对此作了祥细注解:

“行走”,属于临时差遣官。清朝把一些随时设立、随时取法的机构里面的官职称为“行走”。但是,问题在于,南书房这样一个重要的机构,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才被取消。其旺盛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所以,“南书房行走”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它不是一个官位,只是一个“差使”,这个差使与一般朝廷官员不同,虽然身居高位,但不过是康熙帝加强皇权的工具和伴读的书仆,所以非常辛苦。但是,因“南书房行走”接近皇帝,对于皇帝的决策,特别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响力。故入值者位虽然不一定尊贵,但由于常能觐见皇帝,因此备受敬重。

雍正朝自军机处建立后,军机大事均归军机处办理,“南书房行走”不再撰拟谕旨、参预机务,南书房就逐渐失去了中枢机要秘书机构的作用,“南书房行走”也成为专门侍奉皇帝读书消遣,专司文词书画的文学侍从了。

南书房品牌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书房行走”不是一个官名,是前清时代的一个“差事”,“行走”的人本来就有官职,是被选派到其它机构中去办事,后来出现的“上书房行走”或“军机处行走”都如出一辙。

南书房的出现和康熙皇帝有关,由于历史原因,清朝初期政务多由满洲贵族大臣把控,定夺军国大事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其人员构成也是满人勋贵或八旗旗主等。***没有染指的机会,年轻的康熙皇帝都被其掣肘。

康熙高瞻远瞩为了稳固国家***,笼络汉族官僚士大夫缓解满汉矛盾,同时又出于加强君权的考虑,于康熙十六年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原本是皇帝的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侧,开始的时候南书房只是专门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内廷机构。

南书房品牌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入值南书房的翰林单一充当康熙的文学顾问,同皇帝探讨经史子集治国之道,并对皇帝随时发表的诗作或议论给予记录。但南书房的职责逐渐向康熙的政务秘书机构转变,在南书房“行走”的翰林成了康熙的机要秘书,经常代皇帝起草诏书,参与决策政务,这也是康熙设立南书房的最终目的之一。

而康熙选拔“南书房行走”的人选大都来自翰林院学士,毕竟那些御用文人学识渊博。但康熙并不注重“南书房行走”本来的出身和官职,只要学问才识确实出众都有可能被康熙看中。比如出身寒微的高士奇,没有考取过功名,以作诗写论见长,还写得一手好字,被同样精于书法的康熙所赏识,得以入选南书房。

可以看到的是“南书房行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族知识分子,是康熙有意对汉族官僚士族的一种“提携”,对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南书房的成立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而加固了皇权,是康熙实现君***利最大化的重要步骤。

南书房品牌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少年康熙为什么选择在南书房擒拿鳌拜?

康熙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虽说是亲政,但是什么事都要跟辅政大臣商议。等到康熙十六岁的时候,康熙越来越觉得应该自己把权利抓在手中。想要独掌大权只能从鳌拜手中抢过来,而当时鳌拜党羽遍布整个朝廷。康熙想,擒贼先擒王,先把鳌拜拿下,在慢慢收拾他的那些党羽。
鳌拜在当时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想要擒拿鳌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康熙先麻痹鳌拜。康熙选了一些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每天在南书房嘻戏玩闹,练习摔跤。南书房是康熙即位以来,念书的地方。鳌拜认为康熙在南书房不读书而是玩乐,就放松了警惕。本来他就不把康熙放眼里,康熙又在南书房整天玩摔跤,鳌拜只把他当成一个贪玩的小孩子
康熙选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原因有一是为了麻痹鳌拜。原因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只知道鳌拜是辅政大臣,而康熙是皇帝,辅政大臣大不过皇帝,所以他们更怕康熙。康熙每天就带着他们在南书房模拟练习擒拿鳌拜的场景。等到时机成熟了,康熙就召见鳌拜。而南书房最适合召见鳌拜,因为这里是康熙每天呆的地方,康熙最为熟悉。同样这里也是那些少年每天练习摔跤的地方,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少年们再熟悉不过,南书房更适合摔跤少年随机应变。康熙在南书房让那些训练有素的少年设计把鳌拜拿下。鳌拜虽为大清第一勇士,但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被生擒。
康熙当众宣读鳌拜罪状,要把鳌拜凌迟处死。鳌拜一听,用力挣扎着站起来,撕掉上衣,露出满身伤痕说“我鳌拜这辈子,哪一天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家族”。康熙也被打动,免了鳌拜死罪改为终身监禁。鳌拜在被康熙拿下的两个月就气死在牢里。南书房也因此地位被提高,康熙帝为了把权利紧紧的控制在自己一个人手中,把南书房设为权利的中心

鳌拜年轻时 是皇太极手下死党。在皇太极死后其子豪格与多尔衮争夺帝位之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皇太极死后,军中多尔衮无论从军功还是威望都比豪格强太多。多尔衮与其弟多铎此时无人可挡,多尔衮继承王位几乎没阻碍。但他与索尼等一众官员声称,受皇太极厚恩不立其子为帝情愿死在殿上。多尔衮没办法折中立了八杆子打不着的皇五子福临也就是顺治。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

到康熙年间身为第一巴图鲁的鳌拜,身为四辅政大臣。名义上是第四,但实力确实第一其余三位索尼年老多病不想淌浑水,遏必隆两面三刀,唯唯诺诺。苏克沙哈是多尔衮叛将受人鄙视。在索尼病死后,苏克沙哈被鳌拜网罗谋反之罪满门抄斩,鳌拜成了权倾朝野的权臣。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

选择在南书房动手一是书房不易被察觉有诈,二是南书房较僻静不易节外生枝,三是南书房朝中大臣都不在,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当时给鳌拜安排了一张瘸腿的椅子,又令一个库布端来一碗极烫的茶,将鳌拜推到在地一拥而上,擒住鳌拜,宣布鳌拜大不敬之罪,要致其死地。鳌拜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


南书房,以前只是乾清宫西南角一个不知名的杂屋,后来在康熙手里,才逐渐变成令所有文臣羡慕的地方。

公元1667年,康熙正式亲政,这年玄烨已满十四岁。虽说是亲政,但因为他年少,依旧无法摆脱四大顾命大臣的管制,尤其是权臣鳌拜的控制。

为夺回控制权,年轻的康熙已在暗地里筹划该如何摆脱鳌拜,但要对付“满洲第一勇士”,并不简单,四大顾命大臣之首的索尼,平时不敢上朝和鳌拜正面起冲突,只是在临死的时候才提议让康熙亲政;而另一个苏克萨哈,因为提出解除顾命大臣的职位,而被鳌拜陷害致死,四大臣,只剩下遏必隆,但这个遏是个昏庸之辈,完全是鳌拜的应声虫。

如今朝堂之上,无疑成了鳌拜一个人的天下,玄烨虽然坐在龙椅上,但决断完全看鳌拜一人的眼色。让康熙作傀儡,一心想成就一番伟业的玄烨,哪里心甘!

既然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朝中大臣无不视鳌拜马首是瞻。那我就从年轻一辈找帮手,于是康熙亲自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得知后,反倒很开心,认为儿皇帝,沉迷嬉乐,不务正业,反倒给自己控制朝政增加说服力。

当1669年5月,鳌拜突然被南书房一拥而上的少年打倒在地时,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里,在这个儿皇帝整日和文臣厮混在一块的便地方,竟是他垮台的地方。

在鳌拜倒台后的八年,康熙为表彰这个立下大功的犄角旮旯之地,将它正式命名为“南书房”,到了雍正年间,这里就是著名的“军机处”所在地。

因为在朝堂上斗争,***取军事手段,都无法达到目的,反倒可能被鳌拜反噬。

康熙亲政后,鳌拜也从四个辅政大臣辅***成一家独大,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皇帝的权威,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

皇权受到威胁,年幼的康熙面对手握兵权的鳌拜敢怒不敢言。拼实力,清朝的八旗军和绿营军都在鳌拜的控制之下,总兵力有几十万,武力除掉鳌拜的可能性不大。

孝庄太后坚定了康熙拔除毒瘤的决心,“鳌拜不除,你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男人,一辈子做他的傀儡,只能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决心既下,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南书房是康熙平时学习的场所,环境熟悉。他又精心挑选了一些他年龄相仿的太监和八旗少年,每天在南书房练习摔跤。鳌拜以为年轻人贪玩,不放在眼里。时机成熟了,

宫外是鳌拜控制的势力范围;宫内,我的地盘我做主,康熙以最小的代价擒拿鳌拜,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