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购房政策 > 正文

哪个城市不限制购房政策

  1. 多个城市硕士买房不限购,你怎么看?

多个城市硕士买房限购,你怎么看?

我认为硕士不限购是对的,毕竟硕士比农民高贵,比如我自小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到城市打工(算农民工吗?),搬砖和泥,绑钢筋,我深深地知道我所从事的活(不能说行业,太低端太下三烂)对这个城市没有什么贡献,我去饭店刷碗我都主动办健康证(我都怕我一个破苦逼农民工呼出去的空气都给人家城市造成污染),和人家有文化的比不了,人家硕士多高贵呀,这个城市离开了人家有文化的人以后后果得多严重呀!而我一个小小的苦逼农民工在这个城市只是附属品而已一点用也没有,我深深地知道我和人家硕士比不了,城市需要硕士,城市需要人才,咱今天不聊什么劳动最光荣,只是分工不同,什么环卫工也好,搬砖和泥也好,咱就说一点实际的,咱各类低三下四的工作从业者,咱真真和人家人才比不了,咱埋头苦干吧!走路靠边,吃饭找个角落,去厕所先紧着***才先去!一天天那么累尽量少转悠,少给人城市市容抹黑!

很欣赏南京的这种做法。目前各大热点城市纷纷出台了限购政策,可谓是“史上最严”,这些政策大部分是以户籍划分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城市限制的都是外地人外地人你想在本地买房,先交个两年的社保,外地人想买二套,首付五成以上。且不说,这算不算排外,***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毕然会错杀很多非投机客,一些人才看到限购政策可能转向其他城市。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是单纯的以户籍制来限制房价,必然会失去很多潜在的人才进入。要我来这交两年社保才能买房?我等不起,谁知道两年后房价又翻了几番。 在这种全国都普遍限购的背景下,很多在一线工作,但是又买不起一线城市房的人(很多都是高学历人才),势必会退一步找一个热点二线城市,然而发现自己在这些城市都没有购买权限。南京在这种情况下,对研究生限购网开一面,必将吸引一大批人才进入这个城市,南京的这一政策实在是高明。

哪个城市不限制购房政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近我也在想这一轮限购潮会以怎样的形式结束?解禁之日房价会不会报复性上涨现在看来,各个***很有可能都会效仿南京的模式,以人才为标准,而不仅仅是户籍制,慢慢放开限购政策。

目前这种以户籍为标准的限购是不利于人口的流动的,可以极端地设想一下,长此以往,各个地域互不流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月9日,江苏省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发布了《关于明确住房限购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非户籍居民家庭在南京购房,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这是自2016年9月25日南京宣布限购以来,首次对非户籍居民家庭给予购房条件放宽的政策。这种有关学历购房的优待在多地接二连三的楼市调控中并不多见,因此此举迅速引来了业内关注,甚至有市民对购房条件区别对待存在异议。

哪个城市不限制购房政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硕士以上买房无需税收或社保证明

南京的这份《关于明确住房限购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里指出,“对于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职称(含副高级和正高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如提供与在宁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则购房时不需提供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证明。” 在去年以来,全国启动的一轮接一轮的楼市调控中,对于学历购房的门槛宽松优待,似乎并不多见。因此,这个条款引发了许多市民的异议。

对此,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南京此次出台的这份政策是在此前的限购政策基础上,针对各类专业人才所做的修正补充,反应了南京限购政策正在不断落实细节,也可以理解为限购政策的定向松绑,但并不影响***限购的整体思路,主要为了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兼顾人才的引进和安居。

哪个城市不限制购房政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严跃进也提醒,这种学历购房的放开或许会带来一些投资投机的行为,“学历证明和工作合同的约束非常弱,所以不排除有外地炒房客进入***用劳动合同和学历***的手段进入这个市场。”他认为,***应该防范此类风险。

另外,记者了解到,4月南京新房成交5461套,较今年3月上涨约20%,但同比去年4月却下降63%。整个“金三银四”南京新房成交10013套,创下2012年以来的同期新低,同比去年29804套的成交量跌幅更是达66%。

当地地产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南京楼市“金三银四”成色明显不足,既与调控效应相关,客观上也与新房供应不足有关,两个月基本都到下旬时才有楼盘上市,一些板块已久无房源供应,使得新房库存量一直在2万套左右徘徊,目前南京新房库存量2.39万套,按“金三银四”日均164套的销售速度计算,也只够卖4个多月,整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外地人才低门槛购房是否会加剧当地的供需紧张?严跃进认为,如果引进人才导致需求紧张的确会加剧供需矛盾,但预计今年下半年南京新房市场的供应量会有所上升。

人才购房存在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