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购房政策 > 正文

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政策规定

  1. 广州对于非本市户籍购房资格查验允许个税和社保缴纳记录互证,这说明了什么?楼市会怎样变化?

广州对于非本市户籍购房资格查验允许个税社保缴纳记录互证,这说明了什么楼市会怎样变化?

2016年之前,国人大多还没有房价普涨所教育过,自媒体也没有今天这样的繁荣,更没有铺天盖地的渗入到房产领域。大家讨论房市,一般都局限在每个城市的论坛里,比如家在深圳、妈网这种十几年的老论坛,亦或在天涯、水木那样的综合性网站上。

因为它从本质上看不太算是一个房市新闻,看上去更是广州***为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现有制度条款的一项细节完善。服务越往南越好,广深的***服务在全国排进前五应是没有异议,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优化一项制度是广深***的基本操作

当然了,这么讲是有点简单粗暴,好像不太好。

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政策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再讲讲即便这是一个房产新闻,也为什么不用解读。

广州户籍门槛很低,只要读过大学的,来广州工作可以轻松入户,即具备了购房资格。

用积累社保方式购房的,多为低学历的个体户、小微企业老板以及其务工人员,这类人群存在两个问题

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政策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①流动性大,干几年就改行、换项目、挪地方,常有。风一样的男子不定居。

②其中决定定居广州的,考虑子女教育等问题,会通过技术考试、自考大学等方式寻求入户,广州大批咨询公司承接此类服务,简单快捷***。广州不是上海,上海入户的难度远大于买房,人们会通过居住证积分来先买房,之后再图入户或者不入。而广州完全不必要去熬5年的社保,铁心买房安居的,入户即可,然后就能买房。

一则消息快速在房产圈传开,从2019年11月22日起,广州对于非本市户籍人士购房资格进行调整: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人的资格查验,允许个税和社保缴纳记录作为互证资料。也就是说,购房人如果某月个税缴纳记录出现断缴或补缴情况,而当月社保记录显示为正常缴纳,一样可视为连续正常缴纳,反之亦然。这样的消息说明了什么?很多朋友解读为广州变相放松调控?真的是是这样吗?其实个人更多的理解为为在广州的异地购房者提供便利。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政策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上所示是广州新旧外来人士限购要求,可以看到过去对于外来人员限购必须要求连续缴纳5年(60个月),基本上不允许断交。但是新政策出台后却明显放松了要求,只需要总计5年即可,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因为社保、个税等问题无法购房的外来人员具备了购房资格,有不少朋友认为这是微调,我是十分认同的。几点观察:

第一、既然是微调自然涉及到的人群不会太多,很难对于广州房价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是必然。广州这样的城市房产供过于求的情况并不明显,仅仅2018年广州的常住人口流入就达到40.6万,可以说广州这样的城市稍微用点力气去抢夺人才效果就是很明显的。相比于二线和三线城市随时会出现的房产过剩问题,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并不必担心。所以,大家与其理解为广州放松调控还不如理解为对那些进入广州的外来人口的一种“***”吧。

第二、500多万外来人口流入的广州市,出台这种“微调”后究竟会带来多少影响未知,不过对于广州房产市场来说肯定是好消息。具体在广州缴纳5年以上社保或个税的朋友到底有多少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广州的房价在一线城市中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份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别上涨4.7%,而广州的新房则是同比上涨8.7%,足以看到广州房产的受欢迎度。

第三、相比于新房市场的“受欢迎”来说,广州的二手房市场却“令人担忧”此次是不是有拯救二手房的嫌疑,大家自己考虑。同样国家统计局10月份的数据来看,广州二手房环比下跌2.4%在一线城市中表现确实有点不堪。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广州开始微调购房政策?大家自己去考虑,这里只能说的是广州这些500万外来者多数是要成为二手房购房的主力军。

第一、房产调控的目的还是“稳”,绝对不是一些朋友理解的房价普跌。别说如今的房产调控形势没到下跌的时候,哪怕是真的到了那一天不少城市都会想方设法来稳定,以广州为例2018年

房产投资额达到2701.93亿元,基本上已经占据到了广州GDP总量的11.8%;这么大的投资额,用什么来替代?这个是问题,而且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本质是恢复正常并不是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