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的“封神之战”——坎尼会战。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入侵意大利,与罗马军队爆发大战。
汉尼拔为了彻底打败罗马军队,决定截断罗马人的粮食补给,直接攻打意大利南方的罗马粮仓坎尼城。
从军队的人数上来说,汉尼拔并不占优势。除了一直跟随自己作战的一万利比亚重装步兵之外,临时招募的两万高卢雇佣兵虽然非常勇猛,但是纪律性不强,大兵团作战极容易迅速溃败。从西班牙招募的数千步兵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是数量较少,难成气候。
汉尼拔此时要依靠的,是他数量较多的骑兵部队。两千西班牙重装骑兵骁勇善战,三千努米底亚轻骑兵和五千高卢骑兵,在数量上比罗马人有绝对优势。
再看罗马军团,数量上非常庞大。七个军团,六万重装步兵、八千轻装步兵、六千骑兵,共七万四千人,还有一万人驻守大营。
除了骑兵数量不足之外,罗马军团在之前的战役中损失了大量的精锐,这一次临时拼凑的队伍,招募了大量的新兵,没有什么战斗经验。
另外,罗马军团的基本战术毫无变化,依然是大方阵进攻。罗马人的每一个方阵大概160人,此战10人一行,排成16列。方阵与方阵交错组成在一起。此次罗马军团布阵的时候,把步兵方阵分成了三条阵线,最前面的是青年士兵方阵,中间是壮年士兵方阵,最后是老兵方阵。6000骑兵分为两部分,两位指挥官瓦罗率领4000人在左侧,保卢斯率领2000人在右侧。
这种以重装步兵位置的方阵战术,并不适合平坦开阔的战场地形,不过指挥官之一的瓦罗坚持要在这里决战,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史上最经典的一场对决,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中国大地。这一场大决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也造成重大影响。
这一场决战波及范围十万多平方公里,波及人数两千多万。参与到这场决战的军队和民工超过1000多万,战争范围主要区域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几个省。
这一战,攻方集结了两个以上野战集团军,总计65万左右正规军和40万以上民兵。守方集结了7个以上主力兵团,总计80万以上正规军。另外,参与到战争的双方民工保守超过600万人。参与到战争的驮运牲畜保守超过100万头。
没错,这就是奠定了共和国之胜利基础的,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战——对方称之为“徐蚌会战”,我们称之为“淮海战役”。
这场大决战,围绕号称“南北咽喉”的战略重镇徐州展开。以江苏连云港为东线战场、以河南商丘为东线战场、北到山东枣庄、南至淮河沿线。东南西北正好围绕徐州成为一个大十字,徐州就是这个十字的中心点。
战役前段,我军以华东野战军为战场主力,以中原野战军为支援策应,首先将作战目标锁定为徐州附近的黄百韬兵团。华野预判出黄百韬部退向徐州的意图,并且迅速大范围运动,将黄百韬部围堵在徐州***的碾庄地区。
中野迅速配合西线出击,攻下宿县,从而切断军事重镇蚌埠跟徐州之间的联系。
在切割包围黄百韬部的同时,华野实施了围点打援,优先打退了从徐州过来的邱清泉等兵团的增援。然后,对黄百韬部发起总攻。十一天后,将黄部解决(投诚、歼灭、俘虏总计18万人左右)。
至此,徐州成为一座孤城。
战役中段,为了挽救徐州危局,对方意图南北***、进而凿穿我军对徐州的封锁。商丘过来的黄维兵团、徐州的邱清泉等兵团南下、蚌埠的李延年等兵团向北挺进。
我军华野抓住战机,首先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将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围堵在双堆集地区。在对黄维部发起攻击的同时,对南北两线的敌军进行阻击。
***的四渡赤水之战
四渡赤水之战,是******派对工农红军发起的全面围剿战争,当时的情形对于工农红军来说十分的危机,因为工农红军只有三万多人了。蒋介石派了二十万大军,想把工农红军一举歼灭。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选择了发动的总进攻。
但是,令蒋介石不知道的是,工农红军经过遵义会议之后,已经确定了***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
也就是说这是***带领的工农红军和蒋介石之间的一场较量。
对于用兵如神的***来说这个战役,想要打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毕竟此刻敌军将近是农工红军的十倍。
不过***根据实际的情况,积极应对,***用灵活的作战方式,集中我军主力量,对******派***取分化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最终打败******派。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此次战争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以少胜多,以三万打败二十万,这一战之后,工农红军走上了一条发展壮大的道路。
也正是四渡赤水之战,被***视为是此生中,打的最为经典的一场战役。
孟良崮之战绝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经典的战役。这场战役打的真的是变化莫测。当时粟裕将军带领的华东野战军活动在华东一代,和强大的******派打游击战。
粟裕将军和张灵甫之间的孟良崮战役,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挑起了内战。国共两党再次决裂,内战开始打响了,此刻在全中国的广大地盘上,***开始逐鹿中原抢占地盘了。
其中华东地区就是国共两党相抗衡的重点地盘。
这个地方的争夺,也是最为激烈的地方。
为了争取华东战场上的主动权,当时被蒋介石看作是嫡系中的嫡系王牌军队的七十四军,就是被派到了华东战场上作战。
七十四军的师长,就是战功卓越的张灵甫将军。
因为张灵甫是出了名的能打,我党这边派出去的,当然也是百战百胜的将军了。这个将军就是粟裕大将。
国共两党对决,在当时***是处于劣势的。
因为***背后是强大美国的支持,他们的武器全部都是当时最为精良的。这一点***根本没法和人家比。
但是,我军也有我军的优势。
看到大家都喜欢回答古代的战役,我就回答一个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名将对决吧!
粟裕 许世友 王耀武
粟裕、许世友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粟裕是十大将之首,许世友是开国上将,两人在解放战场上横扫千军,尤其是粟裕,将大兵团作战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这两位将军大家都比较熟悉,不过多介绍,重点介绍一下王耀武。
王耀武,***中央执委、山东省***、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黄埔三期学员,蒋介石称赞他“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当时有人称“宁碰阎王,莫碰老王”,陈毅元帅称赞他为***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早年的王耀武在上海马玉山糖果公司当过小伙计,底层经历让他从小看清人情世故,学会了在乱世中左右逢源,练就做生意的本领和极高的情商,在***派系如林的大染缸里,他不仅会打仗,更会做人,还会开工厂赚钱,赚来的钱大多用于提***兵待遇,收拢人心,自己生活简朴,所以,当时很多的***要员对王耀武的印象很好。他一手带出了的74军,战斗力惊人,令日寇闻风丧胆,被称为抗日铁军,获军中最高奖“飞虎旗”、获赞“虎贲”,74军后来改编为整编74师,***五大主力之首。当年黄埔系流传“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三李就是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一王,即王耀武,他们同是山东老乡,同是黄埔出身,三李都是黄埔一期,但八年抗战下来,王耀武如同坐飞机一样,飙升到“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与卢汉、汤恩伯平起平坐。
济南战役其实是粟裕和王耀武的第二次对决,第一次是十四年前的谭家桥,那一次,孙耀武完胜,击溃了粟裕的红十军团,红19师师长寻淮洲(曾是最年轻军团长)阵亡,红21师师长胡天陶被俘,时任参谋长粟裕率领四百人从怀玉山突围,战后,王耀武胜任五十一师师长。
十四年后,华野司令粟裕重兵包围济南城,守城的就是当年击溃红十军团的补充第一旅旅长,现在的山东省******王耀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scbw.com/post/20836.html
下一篇
北欧定制家具怎么选购